寶寶進食的關鍵窗口期
一般來說,照顧者不會整天背著寶寶或是把寶寶放在推車上,因為知道這樣可能會影響寶寶動作發展(如:會減少寶寶練習爬、練習走的機會)。
提供副食品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。
進食是發展過程,照顧者的責任是在『寶寶準備好的時候』開班,提供安全且適合月齡的食物,讓寶寶有機會學習&練習怎麼吃。
教室裡有些學生立刻就能學會怎麼吃也吃得很好;有些學生需要時間探索食物,初期吃得並不多。
每個學生學習速度不一樣 。
就像有些人書只需要看一遍就很會。
有些人要多看幾遍才會。
重點是,不開班,寶寶缺乏機會探索食物,進食的發展就可能不如預期。
所以,時間到就要趕快開班!
6-10個月是寶寶學習咬、咀嚼、吞嚥進步最快的關鍵窗口期 。
研究顯示,寶寶10個月以上才給予塊狀食物,未來較可能延遲進食發展,甚至出現進食困難。比較6個月就開始吃塊狀食物的寶寶跟10個月才開始吃的寶寶,在寶寶15個月大時,10個月才開始吃塊狀食物的寶寶有明顯較低的可能跟家人共食。
真的不要錯過關鍵窗口期!!!
寶寶能吃的食物原來這麼多
談到『關鍵窗口期』應提供機會讓寶寶探索食物,許多爸爸媽媽會問,那可以選擇哪些食物呢?
其實,一歲前除了那些應避免給寶寶的食物(如:蜂蜜),其他都可以少量嘗試。
除了少量也鼓勵多樣化嘗試。
也就是說,寶寶開始吃副食品,就能少量多樣化嘗試各種食物。
寶寶一歲前的100種食物清單
訂閱 Bonita 營養師,免費獲得《寶寶一歲前的100種食物清單》,未來還能定期收到實用的營養資訊。
不少爸爸媽媽看到清單的想法/疑問是『這些一歲前的寶寶都能吃嗎?』『原來一歲前能吃這麼多種食物喔?』
對!都能吃,但一定要把食物調整成安全且適合寶寶月齡及發展的質地喔!
For every bites we take, there is something new to learn.
我們吃下去的每一口,都有新東西可以學,新東西有可能是食物的顏色、質地、味道、甚至是形狀。這個學習對嬰兒時期更是重要,所以強調早點提供寶寶各式不同的食物。
早點提供寶寶各式不同食物及味道會決定寶寶未來對食物的喜好、對食物的接受度以及是否願意嘗試新食物。
每一餐都是學習的機會 。
每個寶寶需要接觸新食物多少次才願意接受不一定,可能10次,可能20次,也可能更多!
不要輕易放棄!
寶寶能吃的食物真的非常多,除非寶寶有其他特殊情況需要考量,如:過敏寶寶要避免過敏食物,不然只要食物大小質地各方面安全無疑慮,就都能給寶寶嘗試。
一歲前避免給寶寶的12種食物
- 整顆葡萄
- 如果要吃,切1/4最安全
- 整顆小蕃茄
- 如果要吃,切1/4最安全
- 爆米花
- 屬高噎到風險食物
- 整粒堅果
- 屬高噎到風險食物
- 鮮奶
- 烹調用可以,但不能用鮮奶取代母奶或是配方奶
- 果汁
- 2020-2025年美國飲食指南及美國小兒科學會都不建議一歲以下寶寶喝果汁,水果是最好的選擇
- 熱狗
- 屬高噎到風險食物,也是高鈉加工食品
- 蜂蜜
- 蜂蜜可能潛藏肉毒桿菌,嚴重有致命風險
- 含添加糖的食物
- 2020-2025年美國飲食指南不建議2歲以下小孩攝取添加糖
- 含汞量高的魚
- 應避免攝取旗魚、鯊魚、橙棘鯛、劍旗魚、國王鯖魚、大目鮪魚、馬頭魚/甘鯛
- 硬糖果
- 屬高噎到風險食物,且許多糖果含有添加糖
- 果乾
- 屬高噎到風險食物,且許多果乾含有添加糖